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年3月4日 凌晨
这本书针对无法读书的五个问题展开讨论,告诉读者读书的好处,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读书之后应该做什么。具有理论与实操性结合。总体来说:介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和《深阅读》之间。
感悟收获
对于读书的意义和好处,在前基本类似书中已经全然了解,并且心中也不在有疑惑,也一心热爱读书,所以并无太多感触。
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前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已有更详细的讲解,亦无太多感触。但有一处,书中提到的 “读书档案”
-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 阅读后的收获、感受
- 阅读此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 3个月后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觉得可用来作为读书笔记的大纲,框定笔记架构。
最大的收获是对读书的过程理解,作者所述:
- 我认为30岁之前应该读300本,之后每年读50本书就可以了。
- 我认为,在阅读的300本书中,一半应该是商务书籍,如能够提高专业技巧、给思维带来启发,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内容的书籍;另一半则是小说。- 阅读小说也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恋爱小说还是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我们都能够通过了解其他人的人生和想法来丰富我们的经历,从而变得更加成熟。
- 没有读过的好书不计其数,比起一味地读书,更应该吸收书中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以及从其他的信息源处汲取知识。
- 已经阅读过300本以上的书的人,或者已经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的人,今后要限制读书的时间,多花时间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愿,对于所有事情都过度在意,只会让自己愈发消沉。凡事“适度”就好(当然不是说要半途而废,而是不要过度在意
让自己对读书的判断标准有了一个参考。结合《深阅读》理念,总结如下:
读书的开始就应花费大量时间行泛读、多读;了解各家所长、汲取知识、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此时应该是有什么读什么,不挑不拣。
等到阅读一定量之后,更多的就不是读书本身了,而是将书中的知识用于生活中去,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理解生活、世界。
此时我们需要的花较少的时间是精读、成系统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验证、运用,不断修正,同时也不断从书中获取知识。
总之,不能停止阅读,学了知识是为了运用。
本书目的
我在这本书中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如何从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
不应该将读书视为一种消磨时间的手段,也不应该让读中成为妨碍工作的绊脚石,我们要学会主动读书,并用读书来丰富我们的工作和个人生活。
为此,需要思考以下三点:
- 如何在读书方法上下功夫。采取什么方式才能够让忙碌的人觉得“这样读书十分有效”。
- 如何合理分配读书的时间,以及如何确保读书时间。不再沉迷手机、网络,有效利用时间读书。
- 不只要读书,还要学会善用书中的知识,使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摘抄与主要内容
无法读书的理由
- 忙于工作,没时间读书
- 不知应该读什么
- 没读完的书不断增多
- 工作繁忙,不知是否应该读书
- 无法专注地读书
全书主要就是围绕以上问题做展开回答的,不过答案是散落在各个章节中。
读书的好处
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不断积累知识,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知晓国内外发生的所有事情;学习历史、地理、科学知识;了解优秀的企业家以及各个企业的独特的经营模式。
我们也可以选择与人交谈或者看电视来获得知识。但是,书所特有的深度与广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都被凝缩在一本书中。
@:书的优势就在于其深度,会对一个事务做详细、深入的说明。不像视频或交谈,短暂的时间是无法深入了解的。简单来说和时间成正比。不用去学校,不必劳烦他人,更不用顾虑周围的人,在工作繁忙之时,通过读书来增长见识实在是一件绝好的事情。即使向他人求助,也应该提前从书中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向对方提出关键性的问题。
@:算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读书时简单、有效、快速获取知识的方法。读过书,就能够明白读书并不只是单纯地积累知识,而是要从广阔的视角去审视、考量、理解知识。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能够做到从大局出发,理智地看待事物。
理解事物的视角发生偏差,就无法把握发生事态的本质,随后采取的对策也大不相同
阅读洞察力敏锐的作家所写的书,不仅会触及其丰富的知识,还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读书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通过阅读接触到高深的智慧时,就会彻底明白自己只是单方面的骄傲自大。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逐渐了解他人的情绪、痛苦的种类、情绪波动、坚强程度、痛苦程度等。一旦掌握了线索并且持有问题意识,便能够迅速地深入理解。感受他人的情绪和痛苦是怎样一回事,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这或许就是在孕育不成熟且一直压抑的“感知神经”吧。
@:其实就是通过书中的角色,是的我们能偶站在他人的角度和内心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能够锻炼自己的心性,更易了解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共情能力、多视角思考问题能力。
再忙也有时间读书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读书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
首先,要改变自己对读书的认识和定位,告诉自已若想要生存、工作、不断成长,就必须要坚持读书。
“赋予读书时间应有的权利”。
其次,我们需要明白任何事物都需要花费时间,且这个时间时连续的,才能够很好的锻炼我们自己,学会一项技能,读书亦是如此,所以当你下定决定读书,那么它的心里位置也应该提前,应该在你的计划表最优先位置,重要且紧急。
总之就是下定决心读书,并且重视它,每天坚持。
@:首先物理空间上,书要在优先位置,你能看到的位置,手能够摸到的位置。在你常在的位置和书之间空间距离应该最短。比如:桌子上,床头柜边、沙发边。且在其他物体之上,而不是被压在下边。我发现,书本中的内容更加精练,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统地掌握知识。并且,作家经过了深入挖掘,书中的内容也多具有普遍性,比起网络文章也更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对于未来的启发。
@:不要过多依赖网络去学习,碎片化时间学习,这样我们只能获得肤浅的内容。系统的针对性的学习知识还是需要依赖书籍。这是作者5年的感悟,还是有说服力的。当然,这和当前的时代、潮流不服。但我宁愿相信一个用5年经历换来的感悟,也不会相信随时会消失的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短视频、网络教学)。维持身体能够承受的状态,把握不会丧失斗志的最低程度的睡眠时间,并尽量保持这种状态。
@:你的一切行动、思想都是依赖与躯体的,所以一个好的身体可以让我们精力充沛、处于最佳精神状态。所以,再苦再累,也要吃好喝好。如果每天都是21点以后下班,这说明你的工作方法,以及与上司的关系还有改进的余地。
@:加班文化盛行的现在,我们似乎很难自由。可这=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换家公司或工资少点并不会死。所以,自己斟酌吧。千万不要把读书看成一种爱好或消磨时间的手段,而应将它视为一天中工作的一环。
每个人能够集中精力读书的时间段,会因家庭、工作、通勤时间、年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决定读书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读书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
思考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并坚持这种方式,我们才能真正自由地支配时间。
@:其实就是读书的时间安排、读书的类别、读书的方法(有的记笔记、有的写博客、有的读电子书)这些你都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他人的方法始终知识参考。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光一直读书,还要在这过程中不断思考、该进,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终的结果只要是好的那就行,好的标准大概就是你在坚持读书、读了一本有一本、从书中切实学到的东西(情感的、技能的、视野的等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购买书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扉页处写明购买日期。然后,记录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间和感想。、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会在重要的内容下面画线。
- ①言之有理的内容。
- ②表达出色的内容。
- ③体现作家洞察力与智慧的的内容。
有时手边没有荧光笔,我甚至会停止读书。因为看到重要的内容却无法标记,我会感觉十分浪费。
@:作者很重视做标记,其实这是自己阅读的证明和思考的痕迹。读完立即整理笔记
我觉得边读边记笔记的方法过于耗费时间,并不适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的读者。相比之下,刚读完一本书后即刻用几页纸整理要点的方法就非常实用。
专注阅读一本书
首先,应该集中精力只阅读一本书。
@:这个自己深有体会,一定要没读完一本就做笔记。不要累计,几本书一起写。很容西忘记,也很容产生压力:“自己还有很多笔记没写”。相反,一本一本读,读完立即写笔记做高效。要尽量购买书籍阅读
我认为最好还是应该买书阅读。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重点的地方画线、做批注。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实体书其实并不贵,相比读书得到回报,很值得购买。买书后即刻开始阅读
@:不要拖,否则会越来越多没有度过的书,反而形成压力,导致不愿读。当然,在当前书还没读完的状态下,也不要轻易买书。其实,大费周折借到一本书却不阅读,本就说明这本书并十分重要且急需阅读的书。其实,行动比言语和想法更能说明问题。
@:由事实倒推,而不是感性认识。事实就是很久没有读这本书吗,说明这本书自己并不重视,对自己也并不重要。从行动角度,而不是情感角度分析问题,其实可以运用在很多地方,用来分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考,判断。不在阅读时做笔记
即使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要重读
比起重读,把握全书的主旨更为重要。
@:这里作者其实是想让我们提升读书效率,如果总是想着重读的话,那么自己就一定会重读,并且读的时候也会不认真(因为回想着读不懂,还可以再重读)。这样会影响读书效率,如果不给自己这么一个重读的机会,我们的读书速度、专注度就会有很大提升。并不是不要重读,而是要以不重读为目标。读书时尽量关闭网络和手机
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为了维持高度的求知欲,需要在开始阅读前明确两个问题:“我想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以及“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再阅读时带着问题,才能够有兴趣读书,才能学到东西,保持求知欲。
读书之后
限制读书时间,用更多的时间输出
@:不要花太多时间读书,而不投入生活。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让读书成为逃避生活的理由,这样反而适得其反。读书时为了让生活更好,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而不是更糟。最近我深刻体会到,在读书的人中能够拉开差距的关键淦于能否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和个人成长中。应该在达到一定标准之前不断读书,但是超过了这个标准后则要限制读书。这时,最重要的是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我认为30岁之前应该读300本,之后每年读50本书就可以了。
我认为,在阅读的300本书中,一半应该是商务书籍,如能够提高专业技巧、给思维带来启发,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内容的书籍;另一半则是小说。- 阅读小说也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恋爱小说还是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我们都能够通过了解其他人的人生和想法来丰富我们的经历,从而变得更加成熟。
没有读过的好书不计其数,比起一味地读书,更应该吸收书中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以及从其他的信息源处汲取知识。
已经阅读过300本以上的书的人,或者已经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的人,今后要限制读书的时间,多花时间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当阅读量很少的额时候,应尽力多读书,不断获取知识,视野。而当一定量之后,应该学以致用,读精,成系统的学。分享读书成果,提升沟通能力
- 博客
- 演讲
- 讨论
“读书档案”
- 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 阅读后的收获、感受
- 阅读此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 3个月后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半年后重新阅读
对于内容十分精彩的书‘再次阅读时应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而对于那些内容并不是十分精彩的书,只要重读做标记的部分就可以了。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愿,对于所有事情都过度在意,只会让自己愈发消沉。凡事“适度”就好(当然不是说要半途而废,而是不要过度在意
“让心智变得成熟”指的是通过了解他人的苦痛,理解与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我们的感受力。换句话说,所谓“心智成熟的人”,在我看来就是那些心胸宽广的人、器量大的人 能够理解他人心情的人、具有人格魅力的人。
迄今为止,支撑我阅读如此多的书籍、让我有巨大动力的正是“让心智变得成熟”这一关键词。